Skip to content
目录

基于 Agent 的智能问诊与预约

一、案例背景

某线上健康服务平台在运营中面临以下痛点:

  1. 问诊效率不高:医生在正式问诊前,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重复询问患者基本情况,进行初步的信息收集,占用了宝贵的专业诊疗时间。
  2. 用户描述不清:许多用户在感到不适时,无法准确、有条理地描述自己的症状,导致沟通成本增加。
  3. 预约流程繁琐:用户在产生就医意向后,仍需跳转到不同页面或通过人工客服进行预约,流程不连贯,体验不佳。

基于应用开发平台,我们构建了一套 AI 健康助理工作流,通过模拟医生问诊的思路,实现了从智能分诊、就医建议到自动化预约的闭环服务。

二、解决方案设计

1. 系统架构与工作流

系统核心流程通过一个多阶段、交互式的智能对话工作流实现:

  • 智能分诊层:作为用户健康咨询的第一触点。当接收到用户主诉后,工作流启动。
    • 知识库驱动分析:调用医疗知识库(如 Huatuo26),对用户描述的指标(如血压值)进行初步分析。
    • 引导式追问:若用户描述模糊(如“不舒服”),则自动进入结构化的追问流程,就症状、时长、严重程度等关键信息进行补充收集。
  • 决策建议层
    • 风险评估与建议:综合分析收集到的信息,判断用户是否需要线下就医,并给出明确的行动建议(如“强烈建议您就医”)。
    • 合规与安全:在每一步建议后,都附带免责声明,强调 AI 分析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,确保服务边界清晰。
  • 自动化预约层
    • 意向询问与信息收集:在给出就医建议后,主动询问用户是否需要协助预约,并在用户同意后,通过对话补全预约所需的全部信息。
    • 工具调用与反馈:将收集到的结构化信息作为参数,调用外部工具(如feishu_group_bot),将预约请求发送给医生团队,并向用户提供清晰的操作结果反馈。

2. 关键技术流程

  • 模拟医生问诊的引导式对话:通过预设的追问流程,将非结构化的用户主诉,转化为结构化的关键诊疗信息,极大提升了信息收集的质量和效率。
  • 安全合规的流程设计:严格遵循“不诊断、强提醒”原则,在流程中内置安全边界和免责条款,确保在提供便利的同时规避医疗风险。
  • 端到端的自动化闭环:将“咨询”与“行动”无缝衔接,用户在一次对话中即可完成从问题描述、获取建议到提交预约的全过程,体验流畅。

三、用户交互与成果展示

操作流程

  • 发起咨询:用户在界面中向 “AI 健康助理” 发起对话,描述健康问题。
  • 引导式问答:AI 助理根据用户描述,进行分析或启动追问流程,获取关键信息。
  • 获取建议:AI 助理给出初步分析和明确的就医建议。
  • 确认预约:用户表达预约意向后,AI 助理通过提问收集并与用户最终确认预约信息。
  • 自动提交:AI 助理调用工具将请求发送给医疗团队,并告知用户等待后续通知。
AI健康助理界面

典型输出示例

第一步:倾听与初步分析 第一步操作界面
第二、三步:建议与意向确认 第二、三步操作界面
第四、五步:工具调用与反馈
第四、五步操作界面

价值提升

  • 医生效率提升:AI 完成了初步的分诊和信息收集,医生在接诊时已掌握核心背景,可直接进入诊断环节,单次问诊时长平均缩短一半。
  • 用户体验优化:将原本分散的咨询和预约流程合二为一,用户在一次对话中即可完成,极大提升了便捷性和满意度。
  • 医疗资源合理化:简单的健康知识问询背靠知识库直接回答,将宝贵的医生资源集中于更需要专业判断的场景。

四、行业扩展性

本方案可快速复用至多个需要“引导式信息收集 + 后续动作”的场景:

  • 技术支持:在用户报修时,自动引导用户完成初步的故障排查,收集设备型号、错误代码等信息后,再创建工单或转接人工。
  • 法律咨询:在用户寻求法律援助时,初步了解案件类型、关键要素和诉求,为律师准备咨询提供结构化信息。
  • 金融开户/理赔:引导用户按步骤提供所需信息和材料,自动完成预填单,简化后续的人工审核流程。

五、总结

该案例验证了 Agent 平台在专业服务场景中的三大优势:

  1. 结构化流程设计:通过提示词工作流程编排,可将专业人员(如医生)的问诊思路,转化为标准、可重复执行的自动化流程。
  2. 人机协作的信任感:AI 负责前期标准化的信息处理,人类专家负责最终的核心决策,既提升了效率,又保证了服务的专业性和安全性。
  3. 服务流程的无缝整合:通过调用外部工具,打破了应用间的壁垒,将“对话”真正转化为“行动”,构成了完整的服务闭环。